住宅楼里开公司,相信除了经营者和“包租婆”,左邻右舍赞成的不多。可由于种种原因,在很多小区这仿佛成了“顽疾”:一方面住户恨得牙痒;一方面经营者我行我素。不过日前记者了解到,南京创新滨江广场小区开辟出有效治理之路——该小区03幢楼总共231户,最多时竟开了33家公司。而最近2个月已有8家“被迫”搬走,另有4家“企图”进驻的被成功劝阻。
电梯口贴着“禁商令”
带着好奇,记者18日下午来到这家小区。一进03幢住宅楼电梯间,迎面就看到约半平米大的醒目告示,上面写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创新滨江广场业主公约》的规定,本住宅楼内严禁开设公司、仓库、工厂、集体宿舍等经营性场所。
小区物管、南京新鸿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安全主管王翔介绍,就在17王翔(王翔博客,王翔,王翔说吧)17日,还有人假装没看见这一“禁商令”,要卸货硬闯电梯,并且狡辩租2021欧洲杯投注备用是自己住、跟朋友聚会,并非用于经商。可聪明的110和工商来后,一个电话打过去对方就“露馅”了——“他们不是之前散发了广告单吗?上面留着联系电话,工商当他面打过去,刚好就是这个2021欧洲杯投注备用间电话响起。”经营者只好灰溜溜承认违规经商。
“三宗罪”让人忍无可忍
该小区业委会主任、南京大学教师王红兵介绍,小区01、02幢是商住两用楼,里面可开公司;可03幢是纯住宅楼,最多时231户里竟有33家公司。记者看到一张统计表,这些公司堪称“五花八门”:照相的、美容的、做建材的、卖家具的、搞电脑的……
“占用电梯等公共资源、带来安全隐患、半夜扰民……”03幢2单元16楼住户邱先生跟记者历数住宅楼开公司的“三宗罪”。比如,03幢有30多层,每个单元只有2部电梯,公司拉货易耗损不说,碰到上下班高峰,住户上不来下不去急得团团转。而他个人体会最深的,就是此前楼上经商者常加班到深夜12点,电脑椅轮子划过天花板的响声,“简直让人崩溃”。但一方面那时无法可依,一方面“炒楼的都愿租给他们,一个月起码3000-4500元,比租给住户高”,所以大家只得忍着。
从《物权法》中找到“武器”
直到今年4月份,业主委员会中有人留意到了网上报道的外地做法:用《物权法》第77条和《国家工商总局关于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有关问题通知(工商企字[2007]236号)》可“治”这些公司。《物权法》第77条规定: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2021欧洲杯投注备用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而工商236号进一步细化,业主同意,就是经营者应当“提交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出具的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2021欧洲杯投注备用的证明文件”。
“也就是说,没有业委会盖章证明,他们就无法从工商拿到执照。”王红兵介绍,按照这些“尚方宝剑”,小区上下行动了。
4月4日,在《业主公约》中增补并公示了“禁商令”条款,并于同月下旬贴到电梯口。“贴了3天就被撕了,撕了再贴。”同时晓以利害,携手物管保安“严防死守”。新公司坚决不准进;老公司合同到期的,劝业主不要再续签;合同没到期的被“设防”。比如,不得在公共区域张贴店招、广告;不得使用电梯运货;有人来询问保安不予引导……
业主、业委会、物管齐心协力
这样一来,多家公司难以为继,有的合同没到期就自动解除租2021欧洲杯投注备用合同。截至前日,33家中已有8家搬出,另有4家新来的知难而退。“最终结果就是一个都不剩!”王红兵斩钉截铁地说。
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为让经商户对电梯禁拖货无话说、同时也彻底实现电梯通畅,业主自行车、电动车也自觉不进电梯,而是统一停放在地下空间,由业委会聘专人看管,丢了根据公约赔偿。相关费用全由包括电梯在内的公共空间广告收益承担,业主不花一分钱。同时为避免电动车上下楼充电麻烦,地下空间还接了插座,业主只要掏电费10元钱/月。“其实,我们跟其它小区一样,业委会成员都是兼职的,有大学老师、公务员、退休职工、公司职员等,大家也都很忙。”王红兵说,如果说有经验能给其它小区借鉴的话,那么一是大家法律、维权意识强;二是业主、业委会、物管各方能齐心协力。
|
|